在一个传统的游乐园
儿童仅仅是设施的“使用者”。他们被引导去体验预先设计的游乐设备,沿着预定的路线玩耍,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参与游戏。但这种体验往往是被动的,几乎没有机会独立探索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一个由标准化生产的滑梯和秋千组成的传统游乐园
当孩子们被限制在“被动消费者”的角色牢笼中,当城市中的游乐场变成了刻板的塑料和钢铁的堆砌,当滑梯的角度和秋千的高度被精确计算为“安全值”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游戏最原始的魔力,那种用自己的双手测量世界、用失败重构认知的狂野成长?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有更多的方式来为孩子们开启浪漫的童年?例如,打破传统模式,让孩子们参与游乐园的设计和建设。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能够亲自参与公园的创作过程,他们将不再是被动的“用户”,而是真正的“创造者”和“主人”。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概念。早在1897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他的第一篇教学文章《我的教育信条》中首次提出了儿童应通过实践参与环境塑造的理论原型。
这一概念的系统实践始于1943年,当时丹麦景观建筑师卡尔·西奥多·索伦森进行了一项革命性的实验——在哥本哈根的埃姆德鲁普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垃圾游乐场”。
游乐园内没有预制设施;孩子们是实际的建设者。现场仅提供工具(如锤子、锯子、钉子等)和回收材料(如木板、轮胎、砖块等),让孩子们通过独立合作建造树屋、挖掘隧道、设计攀爬结构等。
这个案例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儿童在成人提供的框架内独立建造的垃圾游乐场,其本质是“支持创造性自由”。儿童拥有设计和建设的权利,而成人仅充当资源提供者和风险管理者。这个模型为现代参与性儿童空间设计奠定了基础,并至今仍然是全球冒险游乐场的标准范式。
增强儿童创造力不仅仅是参与实践,还可以更早地进行,例如从设计开始,让孩子们充分体验让他们的想象力扎根的乐趣。